苏鲁锭,在蒙语中有旗杆和旗帜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时就有用牛毛牛尾络于竿头作装饰制成的旗帜,以作为敬贤礼圣的标志。相传,苏鲁锭曾是当年成吉思汗出征作战时使用过的一种武器。以后配上了牦牛尾作装饰,成了古代蒙古族的军徽和旗帜的标志。成吉思汗逝世以后,蒙古族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将苏鲁锭作为一种圣物来祭祀、供奉。
过去,每年农历的三月间,蒙古族群众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参加祭祀的人把整羊、奶酒、奶食等食品都一一摆放在苏鲁锭前供奉,并虔诚地向苏鲁锭叩拜,借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到近代以后,这种习俗逐渐被融合到祭祀玛尼杆的活动中了。
苏鲁锭
玛尼杆,也称“摩尼杆”、“玛尼畔杆”。玛尼杆的顶端没有矛叉装饰。其重要特征是在杆上挂满了各种色彩的经旗,故又称“经旗杆”。
玛尼杆,源于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传入后出现的一种祭祀物。至今仍是藏传佛教寺庙中特有的标志之一。祭玛尼杆,最初只在寺庙进行。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祭祀玛尼杆的宗教仪式也随着流传到民间,并且形成了一种民间的习俗,流传至今。
寺庙中的玛尼杆,一般高约10余米,杆身粗大,装饰华丽,顶端缀有彩色筒幡,均为两根对称而立。两杆之间,拉一根绳索,上面悬挂着各种颜色的经旗。经旗,又称“禄马风旗”,是喇嘛教特有的一种祭祀用品。它是用手工刻在木板上,然后印在绸布上的一种旗帜。在旗面上,中央印着一匹带翅的飞马,四角配有龙、凤、狮、虎和佛八宝、十二生肖、日月、八卦以及佛像、藏文经字等图案,含意很多。
寺庙中的玛尼杆,一般不作专门祭祀,只是每年换一次新的经旗,装饰一新而已。
玛尼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