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召历史

Time:2019-08-01 浏览次数:14720次 分享更多:





  准格尔召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相传,在寺庙建成之前,这里古木参天、蟒蛇遍地,其间只有一座小庙,庙中无人敢住。忽一日,有两个去五台山朝觐的西藏喇嘛途经此处,下榻小庙而安然无恙,当地人佩服他们法力高强,纷纷挽留两位上师在此地讲经布道,准格尔王爷更是发愿为两位上师建造规模宏大的庙宇殿堂。于是,两位上师在返程中再次来到准格尔召,驻扎下来,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准格尔召观音庙里有一株母子文冠果,据林业专家鉴定已经有700多年的树龄。而文冠果又是北方寺庙的专有树种,素有“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的说法。也就是说,先有寺庙而后种树。以此推算,准格尔召所在地在大约公元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前就有寺庙存在。那么,准格尔召的寺庙史应该在700年以上。

  档案和历史文献资料表明,从藏传佛教在内蒙古传播的整体历史看,准格尔召并不属于在蒙古地区最早修建的寺庙。但因为鄂尔多斯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准格尔召具有先天的优势,当仁不让的处在了藏传佛教向内蒙古地区传播的最前沿和必经之路上。在鄂尔多斯的历史上,1586年,三世达赖在前往呼和浩特为俺答汗举行葬礼时,曾经取道鄂尔多斯,并在准格尔召短暂停留。在呼和浩特驻锡期间,曾经派弟子到漠南蒙古各部修建了大批寺院。作为蒙古族黄金家族的后代,蒙古皇室的子孙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与鄂尔多斯部有亲戚关系,准格尔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据《准格尔召庙志》记载,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的远祖——班札喇·卫征之长子多尔济·卫征曾立下信念要建一座庙,后来他的儿子明海·岱青从西藏请来活佛,选定庙址。于1623年建成一座黄绿相间磁瓦盖顶的正殿大庙(苏克沁独宫、弥勒殿和莲花生殿),供有至尊释迦牟尼、至尊弥勒菩萨、至尊轨范师莲花生等三尊威光四射、用金银铸造如人身一般大的佛像。

  召庙建成后,明海·岱青还铸造了500斤重的大钟和许多祭器献给寺院。明海·岱青、董止布作为大施主为政教兴旺永固创建寺院,因而得到众生的尊重,更是得大明熹宗(天启)皇帝的称赞,皇帝给本寺赐名“秘宝寺”,并赐金匾。后清朝康熙皇帝赐名“宝堂寺”并沿用至今。

  乾隆年间,准格尔旗第五代札萨克王、伊克昭盟长那木札勒多尔济(1740年袭职,1777年去世)主持扩建了大经堂,增建了喇嘛住宅百余间,并从西藏请来了一位大活佛主持庙务。

  准格尔召能发展起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准格尔召地处明末清初蒙藏交通要道,是当时从西藏、青海到内蒙古的必经之道,即:银川渡黄河,经鄂托克旗,至郡王旗,再由准格尔旗东渡黄河,到达目的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这一段路线清晰地记载在三世达赖和四世达赖当时往返蒙古的行径路线中。从五世达赖的行径来看,在得到清廷“西天大善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后。过黄河,因随从多人得病,故举行法事。他给额林臣、固始诺颜、伊勒贝子、策楞贝子等传授灌顶和随许等教法,而传授灌顶和随许等教法的地方就是准格尔召。1780年,六世班禅到热河朝觐乾隆皇帝时,经过鄂尔多斯走的也是同样的路线。距六世班禅藏文传记记载,藏历四月从银川渡黄河、经鄂尔多斯,五月中旬即抵准格尔旗境内,六世班禅和郡王旗、准格尔旗的王公色旺喇什、蒙汉民众和佛教僧人两万余人在准格尔召举行了大法会。清代章嘉国师掌管内蒙古佛教寺院时,夏天常住多伦汇宗、五塔寺、镇海寺,他两次到西藏完成皇室使命,往返途径准格尔召。终清一代,西藏青海的高僧大德在进京途中皆去到准格尔召,这使得准格尔召成为蒙藏、满藏、汉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成为藏传佛教传承的一脉重要交流场所。

  清朝建立之后,清廷采取“以黄教柔训蒙古”的策略,大力提倡蒙古人普遍信奉的喇嘛教,“宠幸黄赠,并非崇奉其教,以祈福祥也,只以蒙古诸部敬信黄教已久,故以神道设教,籍杖其徒,使其诚心归附,一障藩篱,正王制,所谓易其政,不易其俗之道也”。在清廷的大力推动下,蒙古地区在康、雍、乾时期建筑寺庙的风气兴盛,漠南蒙古各旗建寺之风盛行,少者十几座,多者几十处。清廷还实行对喇嘛的优待和奖励政策,喇嘛不服兵役,不纳赋税,不负担公义,并规定蒙古人家中有两个儿子的,必须有一个去当喇嘛,有三个儿子的,要有两个去当喇嘛,使喇嘛人数激增。清廷以来,内蒙古地区的喇嘛人数占到了蒙古族男子的30%以上,有的盟旗甚至达到了50%。稍有规模的寺庙喇嘛多则千人,甚至数千人,少则百余人。据确切资料记载,这个时候的准格尔召喇嘛人数多达2000余人。在这种背景下,喇嘛教在鄂尔多斯地区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以王爱召为基地,分东西两路向鄂尔多斯各地延伸。东路以准格尔召为代表,西路以什拉召为中心。据《蒙古政教史》统计,鄂尔多斯召庙达到243座,准格尔旗有召庙44座。

  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闻思学院(千佛殿,原为札仓独宫)建成。

  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舍利独宫建成。

  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五道庙建成。

  1827年(清道光七年),观音殿建成。

  准格尔召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蒙古上层的积极扶持,到清中叶,准格尔召有奉旨召两座。所谓奉旨召便是皇帝御批而建的寺庙,可见准格尔召地位之重。准格尔召还将自己的召地随蒙古马的足迹延伸到了旗界之外。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五台山文殊院、五当召,在清代时都是准格尔召的属庙。(见于《准格尔往事》之《莲花落》第132页)

  1926年(民国十五年),二官府建成。为那森达赖为其弟弟唐森喇嘛修建。

  1928年(民国十七年),准格尔旗代理札萨克那森达赖等各界集资三万多银币,动用大批劳力,重修准格尔召。此次大规模修缮,计修大殿36间,与东西两旁各修双阁,还有附近修建庙宇20余处,僧侣房舍数百间,准格尔召面貌为之一新。

  上世纪四十年代,王爱召惨遭焚毁,准格尔召成为鄂尔多斯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作为鄂尔多斯蒙古贵族的寺院直接由蒙古王公贵族管理和供给,具有很深的政治色彩。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社会号召“破四旧、立四新”,红卫兵来到此处放火将经书、金银铸像、法器等烧了三天三夜,使得准格尔召的大批文物付之一炬。后来,伊克昭盟战协将大独宫作为战备仓库才使得它幸存下来。仅存大独宫、舍利独宫、五道庙、观音殿等11处。

  1985年,准格尔召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2004年,白塔建成。目的是为了纪念2003年圆寂的准格尔召第十三世祝千活佛——洛藏久美丹贝嘉措。

  2006年起,全国民营500强企业——满世集团开始对准格尔召进行恢复性修建。

  2013年,满世集团对准格尔召恢复性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同年,准格尔召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准格尔召旅游区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10月22日,准格尔召恢复性建设开光庆典盛大举行,僧俗两界约5000人参加。标志着寺庙恢复性建设全面竣工。至此,共恢复建设寺庙建筑13处,使整体建筑达24处,寺庙占地面积达25000㎡。

  2017年7月,准格尔召旅游区召庙核心区正式开门迎客。作为一个综合性旅游区,以佛教文化为核心,推出了“文化+养生”、“文化+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