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

Time:2017-07-11 浏览次数:8833次 分享更多:

  格鲁派是中国藏传佛教最年轻的宗派,也是最大的教派。藏语“格鲁”的意思是“善律”,强调严守戒律。因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为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所以格鲁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明永乐七年(1409年)甘丹寺的建造标志着格鲁派正式形成。

准格尔召密宗佛殿师徒三尊像

  (一)宗派缘起

  宗喀巴曾师从14世纪西藏各大教派如萨迦、噶举等,他针对藏传佛教中当时僧纪废弛、寺院生活腐化,而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严格持戒、不事农作、独身不娶,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关于修持,他主张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强调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于解脱。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显示其权威地位。同年建甘丹寺为驻寺,因此格鲁派也被称作甘丹派。此后又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诸大寺,势力日渐扩张。1542年,格鲁派以索南嘉措为二世达赖的转世,活佛转世制度在格鲁派中自此确立。16世纪索南嘉措受明廷册封。

甘丹寺

  (二)建立过程

  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年)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地区,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夏琼寺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1373年他到卫藏地区学经,先后从萨迦﹑噶举等派僧人学习。宗喀巴积极倡导僧人严守戒律,提出学经须遵循次第。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创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1409年藏历正月,宗喀巴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参加的各宗派僧人1万余人。法会后,宗喀巴又在帕竹地方政权属下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父子的资助下,在拉萨东北40余公里的旺古尔山建立甘丹寺,独树一派。至清代,格鲁派的达赖与班禅两转世系统均由清廷扶持确认。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政权的执政教派,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自此进一步发展。格鲁派除藏区四大寺,尚有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及今蒙古的额尔德尼召等教派中心。格鲁派有着严格寺院管理制度,僧职人员各司其职,母子寺院从属关系严格。历史上该派在藏族、蒙古族居住区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格鲁派

相关推荐

密宗
2017-07-11

藏传佛教
2017-07-11

查玛舞
2017-07-11

嘛呢会
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