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Time:2017-07-11 浏览次数:11090次 分享更多: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地区(藏、青、川、甘、滇)、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图1布达拉宫

  (一)藏传佛教的起源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 ,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简称“苯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在藏传佛教的教派中,都在运用着苯教的仪轨,包括医学、天文、历算、招财、招寿、替身仪轨、烟供等。藏民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甚至使用转经筒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二)藏传佛教的发展

  以朗达玛灭佛为界,藏佛佛教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

  佛教大规模地传入西藏应该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佛教从两个方向传入,汉地和印度。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共同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并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佛教开始在吐蕃传播起来。

图2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赤松德赞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首先,迎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建立了桑耶寺;特地派人到印度请来12位僧人,为7位吐蕃贵族青年剃度授戒,这是藏人出家的开始。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至此,佛教三宝—佛、法、僧俱齐。

图3赤松德赞像

  赤祖德赞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兴建了乌香多寺并制定七户供僧等规定。

图4赤祖德赞像

  九世纪中叶(842—978年),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朗达玛灭法,称为“黑暗时代”。贵族们谋害了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为赞普后,展开了大规模的禁佛运动。桑耶寺等著名寺院都被封闭,大昭寺改为屠宰场,释迦牟尼等身像被埋藏起来。文成公主被禁佛者说成是魔鬼的转世。僧人被勒令改信苯教,不愿从命而又戒杀生的僧人被强迫操起弓箭,带着猎狗去山上打猎。佛教寺庙内的壁画被涂抹掉后,又在上面画僧人饮酒作乐的画。许多佛像被拖出寺院钉上钉子扔入河中,大量佛经被烧毁或扔到水中。密宗之修持者,亦只有白衣之居士,于各自家中,或清净山边,修讲生圆次第,所以能令密乘律仪传统,得以不断。其他共同佛法言之:则所有三代藏王时所翻译一切之经续,以善于保存之故,因此大部分,尚能流传至今。

图5朗达玛灭佛

  朗达玛灭佛一百年之后,佛教由原西康地区和卫藏地区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以复苏,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四大派别。

  (三)藏传佛教的教义特征和传承方式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是藏传佛教的另一大特点,待格鲁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后而达鼎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时“政教合一”制度废除。

图6金瓶制签


相关推荐

密宗
2017-07-11

格鲁派
2017-07-11

查玛舞
2017-07-11

嘛呢会
2017-07-11